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
作者:文天祥 朝代:宋朝- 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原文:
- 【过零丁洋】 辛苦遭逢起一经,[1]干戈寥落四周星。[2] 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 惶恐滩头说惶恐,[3]零丁洋里叹零丁。[4] 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[5]
- 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拼音解读:
-
【guò líng dīng yáng 】
xīn kǔ zāo féng qǐ yī jīng ,[1]gàn gē liáo luò sì zhōu xīng 。[2]
shān hé pò suì fēng piāo xù ,shēn shì fú chén yǔ dǎ píng 。
huáng kǒng tān tóu shuō huáng kǒng ,[3]líng dīng yáng lǐ tàn líng dīng 。[4]
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,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 。[5]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 -
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注释及译文
一我一生的辛苦遭遇,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;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,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,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,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;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…详情 -
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鉴赏一
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。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,但限于篇幅,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。中间四句紧承“干戈寥落”,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:国家处…详情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鉴赏二
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。诗的开头,回顾身世。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,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。接着追述战斗生涯: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,我度过了四年。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…详情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鉴赏三
“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”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,回忆一生,感慨万千。他抓住了两件大事,一是以明经入仕,二是「勤王」。以此两端起笔,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。&qu…详情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鉴赏四
南宋末年,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,被俘,途经零汀洋时,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,他写下了这首诗。诗人以诗明志,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。“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…详情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后世影响
《过零丁洋》作者文天祥,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。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,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,以及舍身取义的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…详情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思想感情
“丹心”是指赤红炽热的心,一般以“碧血丹心”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。“汗青”是指历史典籍。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,要记录军国大事,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;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…详情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创作背景
端宗继位 德祐二年(公元1276年)赵昰在福州登位,改元景炎,是为端宗。广王晋封为卫王。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。文天祥在南剑州(今福建南平)开督府,福建、广东、江西的许多…详情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主旨
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,既叹国运又叹自身,把家国之恨、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,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、由郁而扬,迸发出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诗句,慷慨激昂、掷地有声,以磅礴的…详情 - 文天祥 文天祥(1236-1283)初名云孙,字天祥,以字行,改字履善,又字宋瑞,号文山,吉水(今江西吉安)人。宝祐四年(1256)进士第一,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。理宗朝,历除江西提刑。咸淳六年(1270),除军器临,寻兼崇政殿说书,又兼学士院权直,忤贾似道,罢归家居。九年,除湖南提刑,差知赣州。德祐元年(1275),应诏勤王,尽出家资募兵至临安,出知平江府。是年底,签书枢密…详情
相关翻译
相关赏析
作者介绍
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原文,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翻译,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赏析,过零丁洋(辛苦遭逢起一经)阅读答案,出自文天祥的作品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aqkss.com/shi/988.html
诗词类别
文天祥的诗词
- 《金陵驿二首·其一》
- 《齐天乐(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)》
- 《正气歌并序(天地有正气)》
- 《扬子江》
- 《沁园春·题潮阳张许二公庙》
- 《满江红(又捱过、几番秋色)》
- 《南安军》
- 《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》
- 《念奴娇(水天空阔)》
- 《满江红·代王夫人作》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
- 「容斋随笔」
- 「文心雕龙」
- 「农桑辑要」